【讲堂】王小磊:出行即服务(MaaS)”与传统公交的改革

DTCHUXING发布

 

  王小磊:高级工程师,曾经任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电车公司总工程师、BRT公司书记兼副总经理、公交维修公司总经理、恒通客车顾问等。现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史德洲(Шыдыр Жол Кей Джи)有限责任公司总机械师。

出行即服务(MaaS)”与传统公交的改革

王小磊

前言:在城市中的出行是一种交通行为,诸多资料表明“出行即服务(MaaS)”越来越受到包括汽车生产商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既然与城市交通相关,就必然对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有关联或影响,本文讨论了其诞生的基础,将对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和发展。

 

1. 什么是“出行即服务(MaaS)”

“出行即服务”源于英文MaaS (Mobility as a Service的缩写)的意译,“出行即服务”(以下简称MaaS)。MaaS的概念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使用一个数码界面来掌握及管理与交通相关的服务,以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交通出行需求”。具体可解释为:在将多元交通工具(模式)全部整合在统一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基于数据的共享服务(Shared services built on data)的原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决策,建立无缝衔接的、以出行者为核心的交通系统,并使用移动支付的新方法,来提供符合出行者需求的,更为灵活,高效、经济的出行服务。MaaS通过将离散交通子系统向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的转化,打造一个比自己拥有车辆,更方便、更可靠、更经济的交通服务环境,让出行者从拥有车改为拥有交通服务,实现由私人交通向共享交通的转变。

2.  MaaS产生的背景

2.1 需求

在提倡选择快捷、低碳出行方式的社会环境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成为首选。然而,传统公共交通因基础设施与运营方式不能与城市中的其它交通方式很好的接驳,交通系统的优化跟不上城市的发展,传统公交逐渐开始缺乏吸引力,同时私家车也开始不是那么受欢迎:

2.1.1 “最后一公里”:受经济条件和技术环境的限制,目前的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基本上是以优先考虑“能够到达”来设计的,基本没有涉及“最后一公里”。在都市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出行者经济收入增加之后,对出行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出行者开始对O(Origin起点)、D(Destination目的地)之间,交通方式接驳的方便度以及中间换乘环节太多感到不满。

2.1.2 时间与舒适性:出行者具备一定经济能力之后,开始对出行时间的准确性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在预定计划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以保证整个工作、生活计划能够圆满完成。与此同时,还希望能够在出行过程中,有足够的舒适性、私密性。由于目前公共交通出行在时间保证和硬件方面的缺乏,故而导致出行者萌生出购买私家车出行的欲望。

2.1.3 私家车经济性欠佳:据统计显示,对于通勤的出行者而言,其私家车有大约95%的时间闲置在停车场,出行者仅仅为了5%的车辆使用需求而花费了大笔资金来购买车辆,随之而来的还有就是,个人还将为此付出高昂的各种税费、停车和维修费用。 

2.1.4 社会资源稀缺:对社会而言,车辆停放占用了越来越宝贵的都市空间,在出行时也因占用道路资源,加入都市交通的拥堵队伍。事实上,目前交通的拥堵日渐加剧与私家车的增加,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并且开始侵蚀人类的生活空间环境。

2.2 MaaS诞生的环境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都市化人口比例将达到65%以上,都市化程度越来越高,都市交通拥堵将像瘟疫一样扩散并蔓延,而交通堵塞问题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修路和提供更多的公共运输服务(增加车辆、开辟新线等)来解决了。在IT和共享经济理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MaaS应运而生。由于MaaS的工作过程是将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及私人运输服务进行整合,然后为出行者进行门到门(Door -to -Door)的行程规划、订座、票据、及付费等,最后通过出行者手持终端的单一APP提供门到门的交通服务,就能满足出行者的OD交通需求。这种方法解决了出行者的“换乘困难”及“最后一公里”两大难题,通过MaaS改变出行者的交通观念,降低了对私家车和其它传统交通方式的依赖。MaaS的出现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2.2.1 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使出行者能够在需要时获取信息、请求服务并查看已映射的选项。最重要的是,智能手机具有位置感知功能。它可以提供管理系统所需的数据,以及各种公共和私人交通选项,并允许运营商通过应用程序提供信息。同时,交通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向出行者提供实时的出行方案,以避开拥堵,事故等影响出行效率的突发因素。出行者可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得火车和公共汽车是否按时运行等公共交通信息,并已经运用手机APP来使用诸如:Uber、滴滴、共享单车等服务,而且已经逐渐接受并熟悉新的交通模式,也是对摒弃传统公共交通模式的催化剂。

2.2.2 共享经济:由于私家车使用的经济性和不方便等因素,共享经济改变了对商品和服务消费方式的期望 ——从所有权到消费。人们的交通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开始进入一个“使用胜过占有”的境界,提出了“我们不需要汽车,我们需要使用汽车(We don’t need a car, we need access to car.)”的口号,这种对私家车从拥有到使用的转化,将交通行为从获得汽车转变为使用汽车(使用交通服务)。同时使数据共享也得以发展,,智能手机数据通信则为这种转化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城市中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的数据共享,消除了以前各自为阵的所谓“交通孤岛(transport silos)”。使出行者得到相对高效、价廉的出行服务,运营商也不再各自为阵、低效的盲目运营,这种互惠互利的多赢,是MaaS能够迅速推行的原因。

2.2.3 移动支付:MaaS的原则上是建立在定制交通(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DRT)基础上的,其付费系统中有月票及现购现付(pay-as-you-go)两种模式,月票服务主要针对通勤者,可根据服务方式不同的费率,选择限制使用次数的或者无限制次数的服务方式。现购现买服务则是以出行次数为单位进行的。每次出行由O点至D点出行过程中,可能使用多种交通工具,出行者获得交通服务到达目的地(D点)之后一次性完成所有交通工具的费用支付。月票或现购现付都必须在MaaS的移动支付票务系统中完成,出行者在不同交通工具的转换过程中,仅仅使用一种票(卡)或电子证明(二维码或其它方式)通过验证就可以搭乘,而移动支付系统使出行者可以通过一个账号完成所有的费用支付。因此移动支付是MaaS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担负了定制及多元付费的功能,使出行者解除了多次付费手续与界面不同的繁琐。

3. MaaS的发展过程

3.1 概念提出-1996年:就理论而言,MaaS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在国际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T and Travel & Tourism,IFITT)于1996年1月17日至19日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nsbruck)举行的ENTER eTourism大会上,瑞士圣加仑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的尼克•查尼斯和汉斯-迪特•思玛曼(Nico Tschanz, Hans-Dieter Zimmermann)向大会提交的《作为旅游服务发展平台的博登湖电子商城(The Electronic Mall Bodensee as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Services)》论文中,提出了用“智能信息助手(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ssistant)” 来整合将不同的旅游和旅游服务的概念。

3.2 关键节点-2014年: 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这个词被正式提出来,这一年有两个重要事件:

A. 哥德堡试验:在瑞典的哥德堡进行了一项名为W的实地操作测试(field operational test,FOT),这项试验是由交通代理服务机构UbiGo提供的有195名参与者的通勤出行出行试验,该试验将公共和私人解决方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一体化交通(collective transport)”,从而有助于实现减少私家车使用和拥有的社会目标,MaaS作为商业模式来应对与未来一体化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相关的尝试。FOT是成功的,93%的参与者对他们的出行感到满意,97%的参与者希望继续使用UbiGo,这项试验因为没有得到政府的全面支持以及其它的种种原因,只做了6个月就结束了。

B. 赫尔辛基会议:同年,在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ITS大会上,讨论了MaaS在城市全面实施的可行性,在会上MaaS得到了芬兰政府的支持,该国运输和通信部长阿内•伯纳(Anne Berner)表示:要让交通运输部门成为距离数字化领域最近的部门。由此,赫尔辛基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试运作MaaS的城市,因此使全世界的公共交通专家们报以巨大希望,他们相信如果MaaS在芬兰有效,那么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运作。

3.3 MaaS联盟成立-2015年:2015年10月在波尔多举行的世界ITS大会上,MaaS成为最大的热门讨论话题。这一年对于MaaS最重要的事件,是在波尔多举行的世界ITS大会上,有20多个组织签署并成立了MaaS联盟,并召开了联盟的第一次大会。该联盟旨在为移动即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并协助将其部署到城市基础设施中。

3.4 智能手机发展-2016年:智能手机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为数据共享提供了方便,使MaaS所需要的运营商与出行者之间的沟通更方便,智能手机提供的数据,逐渐为MaaS服务平台奠定基础。而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实现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创建数字化智慧城市提供了条件。同年十月赫尔辛基的创业科技公司MaaS Global创建了MaaS平台-Whim,MaaS正式在赫尔辛基落地。

3.5 进入英国-2017年: MaaS的概念被引入英国,首先是伦敦、曼彻斯特和西米德兰兹郡的人口密集区域,MaaS将为这些地区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经过优化的出行计划,,并为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引入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3.6 方兴未艾-2018年:这是MaaS诞生到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年,英国MaaS服务平台-Mobilleo的发布,世界各地将其视为智慧城市的标志之一,MaaS成为商业相关新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有望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研究团队已开始预测城市何时将MaaS完全集成到其基础设施中。2018年也是无人驾驶汽车研究相当繁忙的一年,由于低廉的服务成本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先天优势,如果在MaaS系统中植入无人驾驶汽车,其更低的使用成本将会进一步的提高MaaS对出行者的吸引力,这无疑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导致全世界的知名品牌汽车生产企业纷纷介入MaaS,开始研究城市出行。

4. 发展MaaS面临的信息安全

有机遇自然会面临挑战。MaaS发展会遇到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信息安全,之前许多类似的平台提供商(谷歌、优步、滴滴等)不断招致较大的争议,其根源就是未能保护好出行者数据隐私。一方面出行者要保护行踪,不被他人窥探利用;另一方面,出行者还要公布行踪,才能实现共享出行。事实上,这些平台在靠出行者的数据获利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做到数据隐私,导致了各种未可预见事故的发生,这是发展MaaS也一定会面临的问题。这意味着在将决策权转移给个人用户的同时,需要开发更为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平台,除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性外,还要保证服务的安全性、支付的安全性,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文明出行的信用体系和受相关法律保护、监管的体系,才能使MaaS真正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

5. MaaS与传统公交的改革

很明显,MaaS的出现对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会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背景下,未来的公共交通企业会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5.1 挑战: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在与小汽车的竞争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MaaS出现之后,传统公共交通将会面临如下挑战:

A. 目前,在共享服务各种的崛起的环境下,传统公交客流呈下降的趋势。共享服务的廉价、便捷和享受到服务的舒适性,打破了传统公共交通仅有的价格优势,在不断的吸引原来使用传统公交通勤出行者的加入,由此自然会降低传统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也极有可能延长其通过票务的成本回收周期。正因为如此,包括赫尔辛基在内已经开始发展MaaS的城市,传统公交企业或多或少已经将MaaS视为正在逐渐成长的竞争对手。

B. 从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可知,整个支付体系的变革将会带来信用体系的构建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会打破传统公共交通支付系统现有的利益格局,直接影响传统的城市交通卡业务以及传统IC卡业务的清分技术,原公交卡的:沉淀资金、退卡难、覆盖面窄、便捷性较手机差、跨区域技术实现复杂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MaaS的现代一体化公共交通支付体系的协同发展。 

5.2 先机

A. 机遇:分析MaaS的理论,传统公共交通系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MaaS的诸多优点,可以预见到MaaS这种平台可能会反过来增加小汽车通行量并恶化拥堵问题。当交通最拥堵的时候其实出租车可能是最优选择,因为其是门对门的服务,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拥堵会迫使乘客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乘车费用,同时也没有减少什么时间成本。相比之下公交低廉的价格能够刺激乘客选择这种更加经济的交通方式,并且公交车运量较大,能够节省很多道路空间来缓解拥堵的情况,这应该视为传统公交向“一体化公交”的改革机遇。

B. 支付系统:城市公交常用的IC卡支付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公交企业派生出来的,其功能范围囊括了城市中几乎所有的公交工具,是发展相对成熟的公交支付系统,许多城市还拥有相应的App。虽然看似完美,但是在一个居民买菜都用移动支付,2016年移动支付就达到了19万亿人民币的国度,由于这种支付系统与其它交通支付不相融,在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仍然是一座信息孤岛(information silos)。如果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MaaS的一体化公共交通App,将传统的公共交通支付系统变为与MaaS的其它服务方式有效整合,利用原有公交支付平台的客源优势,花最小的成本去整合完善、融入MaaS支付平台。赋予传统公交的支付新的竞争力,将可能迅速的把交通出行服务商聚集在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支付平台。

C. 整合:智能手机APP的方便与实用性,使得MaaS能够迅速推广,在潮流的推动下,未加入MaaS平台的传统公共交通不可能一枝独秀屹立不倒,不加入平台,客源就会被分流,将意味着减少出行比例,这一潜在的风险。与其备受冲击,不如先下手为强,将传统的公交系统与现代出行理论相结合,尽早将传统公交与社会接触面更广的社会交通融合,与之组成MaaS平台。弥补传统公交运营系统在“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缺陷,利用传统公交运营线路具有固定的、数量众多的通勤者出行者,以及传统公共交通低廉的运输成本对乘客(出行者)全方位的服务沟通经验,和多年运营经验积累的品牌资源等优势,把传统公交植入MaaS系统作为的服务重要环节。通过经营方式的改革,开展多样化的交通服务经营(如:“共享巴士”等),使传统公交能够尽快适应广大出行者的需求。

6. 结束语

公共交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MaaS更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诠释的,因为MaaS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还要整合多家运输、数据、支付等商家的资源,意味着将交通转变为服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顺应交通生态系统的演变,包括传统公交系统在内的交通运营商应与时俱进,主动融入MaaS,并且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共享出行数据,整合、创新、建立新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平台。随着各种人工智能以及智慧交通技术的进步,运营成本更低的无人驾驶车辆将把MaaS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传统公交企业应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在满足新时代出行者需求的同时,使传统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进入新的高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公共交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