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特别报道: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当好“重要窗口”建设先行官①
交通是要素流动的“血脉”,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是民生关注的热点,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赋予了交通“先行官”的战略定位;强调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明确了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点任务,亲自推动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级工程和“四好农村路”等民生工程。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新时代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遥想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当时的杭州,交通运输非常落后。公路里程766.2公里,市区沥青路32.68公里,水泥路0.1公里,公交线路8条,公交车56辆。1957年,中国民航杭州站(笕桥机场)投入使用,当年旅客出发量仅有971人。
那一代交通人,着力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支撑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后,面对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支撑国家“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交通的需求从“够不够”转向“好不好”,需要解决交通“大而不强”的问题,支撑国家“强起来”。
截至2019年底,杭州综合交通线网总规模1.9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520公里,公路总里程16520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一绕九射一连”632公里布局,内河航道2006公里,民用机场2座(萧山机场通航国际航点52个),农村邮路投递线长32525公里。但是,对照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和高水平发展要求,基础设施还有短板,服务水平还不够优、治理能力还有差距、科技水平还需奋起直追。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去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今年4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了交通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
5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强调,要紧紧抓住杭州亚运会这一重要窗口期,全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努力成为交通强国的“重要窗口”。他指出,要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杭州”、高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水平打造广域辐射的综合道路网络、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内河航运体系、高水平打造辐射全球的快递物流体系。
同时,《杭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25年)》《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及《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行动计划(2020-2025年)》出台,明确了迎亚运、“十四五”的任务清单和项目表,要深入推进立体交通、数字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八大交通”建设,分“四步走”实现总目标。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交通强国建设“杭州方案”为全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明确了目标、划出了重点、指明了路径。走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的杭州样板,为“重要窗口”建设当好先行官,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贡献杭州力量。
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杭州”
以14个亚运交通配套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全面形成“10条轨道普线+1条轨道快线+2条市域线”共计13条线路、总长度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加快推进湖杭铁路、杭温铁路等高速铁路建设。
谋划杭州都市区市域(郊)铁路网建设,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四期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既有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实现全域城区化、区区通地铁。积极审慎谋划超级高铁系统布局和高速磁浮客运网络。
到2025年,新建及改建轨道网里程800公里,总里程达1250公里,基本建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互补的轨道交通体系。
高水平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运河二通道、杭州铁路西站枢纽、萧山机场T4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等水陆空三大枢纽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江东站、富阳西站、桐庐东站等高铁枢纽建设。
加快建成萧山机场亿人次级国际枢纽和全国航空快件中心,把航空物流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体系,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货运枢纽体系。
到2025年,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平均5分钟换乘、中心城区30分钟进机场和高铁站,铁水货运量占比从13%增加到40%。
高水平打造广域辐射的综合道路网络
加快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二绕)、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沪杭甬高速杭州市区段、杭绍甬智慧高速、杭淳开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杭州中环等城市快速路建设,实现村村建成“四好农村路”,形成以智慧高速、快速路为骨架,国省道、主次干路为支撑,农村公路和支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城乡融合的道路网体系。
到2025年,建成高速公路46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快速路里程达到464公里,建成高品质“四好农村路”20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
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内河航运体系
把复兴内河航运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国家级主干航运、省级高级航道和旅游专用航运建设,形成客运并举、水陆联动、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内河航道体系。
以京杭运河二通道建设为契机,扩容提升航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上旅游集散中心及梅城、运河新城、三江口区域等游艇基地,形成以“一江两河”(钱塘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一港十区”(杭州港、十个片区)的总体布局。
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三级航道总里程超320公里、四级航道485公里以上,水路货运结构转型,全面打造千帆竞发的水上运输通道和如诗如画的水上旅游航线,重现江南黄金水道的繁华景象。
高水平打造辐射全球的快递物流体系
把发展世界一流的快递物流产业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题中之义,切实推动交通优势向物流优势转化,以物流产业的发展检验交通建设的成色。加快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区建设,探索高铁快运、电商班列、地铁快递等新型运营模式,加快交通物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大型综合物流快递企业,推动共仓共配、共享运力、智能调度等新物流组织形式的发展。抓住杭州创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的重大机遇,打造 “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中心”。
到2025年,全面建成辐射全球、畅达全国的物流运输体系,实现快货全国24小时内送达、全球72小时内送达。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余敏